>  衛教專欄


/ 衛教專欄 /

試管嬰兒 20 Aug 2013

披衣菌的診斷與治療

披衣菌(Chlamydia)是屬於細胞內絕對寄生菌,因為必須由宿主細胞獲取能量,所以只能生長在活的組織細胞內,為無運動力之革蘭氏陰性菌。潛伏期不確定,可能7~14天或更久。臨床症狀會在數周後才出現,如骨盆腔發炎、骨盆腔沾黏、子宮外孕、不孕症。感染性是很普遍的,治癒後仍會再受感染,不具有免疫性,也無疫苗可預防。病人須要治療後,才可再有性行為。
 
披衣菌的臨床檢驗,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建議,核酸檢測法(NAATs)是最正確且價錢合理的診斷方式,而且檢體可由病人自行取得送檢。臺灣疾病管制局則是建議披衣菌的臨床檢驗,係採子宮內或子宮頸抹片,利用直接免疫螢光染色法或細胞培養發現細胞內的菌體。一般檢驗所則以檢測血清中披衣菌抗體IgM、IgG、IgA的存在,用以判斷是否感染,優點是採取檢體方便,抽靜脈血即可,特異性也高,缺點是曾經感染過披衣菌,並經治癒後,體內可能留有IgG抗體。
 
項目
出現時機
臨床意義
臨床用途
IgG
初次感染後 6 ~ 8 週出現,復原後仍會存在體內數十年。 曾經感染過 篩檢
IgM
初次感染後 2 ~ 3 週出現,持續6週後逐漸消失。 急性期指標 初次感染時診斷用
IgA
披衣菌正在感染。感染原消失後一星期左右,IgA 抗體會跟著消失。 感染持續或反覆 慢性或持續性感染
組織免疫螢光染色(子宮內、頸抹片) 可偵測到菌體,代表披衣菌正在感染。 靈敏度及專一性最高,昂貴。 披衣菌存在之直接證據
NAATs(子宮內、頸抹片、尿液) 可偵測到菌體的核酸,代表披衣菌正在感染。 靈敏度及專一性最高 披衣菌存在之直接證據

 

披衣菌的治療,依據臺灣疾病管制局的建議有三種方式:

(1)azithromycin 1 gm 口服一劑。
(2)tetracycline 500 mg 口服6 小時1 次,連續服用7天。
(3)doxycycline 100 mg 口服每日2 次,連續服用7天。
三項療法均可達100%的效果,但是懷孕的病人只可使用azithromycin。